您现在的位置:衡阳市船山实验中学. >> 教学教研>> 教研活动>> 正文内容

音乐学科新课改教学心得与体会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27日 点击数: 字体:

中学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2012年上学期,学校组织我们赴岳阳许市中学参观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探索与反思,具有“船山风格”的新课改模式逐渐形成,在这种教改模式影响下的基本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教学元素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也让我对音乐课程有了全新的认识。  

课改之前,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让我最深刻和无奈的是“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课堂中学生的主动参与音乐评价、音乐表演活动更是让我觉得曲高和寡。在反思之余,我想,传统的音乐教学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把学生看作容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只传授知识概念、技能方法,只要求实际模仿等一系列教学理念才是问题的核心。以下是我经过一个学期的教改的几点心得与反思:  

一、以学生为本,给学生表现和创造的时间。  

2011年修订的《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中,再次明确提出:中小学音乐教育要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新课改倡导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只有学生主动去学,教才有意义,所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不能忽视。我在一节40分钟的音乐课堂中,“课前五分钟”留给学生,让学生上台表演,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以才艺表演的形式带动课堂的参与,同时作为音乐平时成绩保存,并针对学生的表演及时给出评价和建议。在正式授课中,音乐知识部分不再是由老师一讲到底或简单的师生互动进行交流,而是提前一周将下堂课的基本知识点出,指定学生(每次指定的学生都会不同,而且尽可能选上课参与不够积极的学生)在课下预习、查找资料,在课堂上当“老师”把知识传授给其他同学,其他同学或补充或反驳进行交流。这些指定的学生会像老师一样提前去。刚开始几节课,个别学生觉得不好意思不敢上台,即使上台了也放不开,随着参与学生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主动走到大家面前展示自己了,而且他们发现在教授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在学习着,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更深刻,这种潜移默化的主运动学习,其效果是事半功倍的。  

二、以学生为主体,倾听学生心声,让出权利。    

我认为老师的权力过大,对学生的创新思维会产生极大的禁锢。我们是否可以让出一些权利给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思想和感情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音乐课堂不必要求“正襟危坐”,但是也不能任由学生“随心所欲”。情感教育是音乐审美教育中极为重要的因素,当学生陶醉于美妙音乐旋律中,很可能会禁不住随之哼唱、击掌合拍等行为,而这一行为应是我们更愿看到的,“乐感不错”、“节奏感很强”等赞美远比斥责所引起的课堂效果更好,也更能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另外,也要让出评价权。老师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如在音乐欣赏中,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赏析,我不会用一成不变的标准答案去限定学生的回答,只要学生的感受与音乐作品中的意境大致相符,甚至只要能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我都会及时鼓励和评价;在音乐考试成绩中也加入了平时成绩,而平时成绩则是由音乐表演、上课回答问题等组成,这样,将过程评价与形成性评价二者结合,更有利于对学生终结性评价成绩的客观形成。  

三、科学对待、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  

在许市中学,教学设备应该算是相对简陋的,是否用到多媒体设备不是衡量一节课是否“优秀”的标准,而在我听到的课里,教师也并没有用多媒体课件来吸引学生,却让我强烈地感受到师生之间的一种默契。自2009年以来,多媒体技术进课堂在我校已普遍实施,音乐作为听觉和表演的艺术,多媒体的合理运用尤为重要。多媒体可将悦耳的音乐、迷人的画面、优美的歌声完美地融为一体,使学生能直观感受音乐所表现出的美,对推动学生进一步展开丰富的音乐想象起了催化作用。但是,多媒体最突出的缺点就是它的机械性。音乐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讲究以情动人,因而它需要音乐教师的情绪投入,并要求教师能够对学生在活动中表露的情感进行具体的分析判断,再采取相应的措施,不能让多媒体课件成了音乐课堂的中心,教室成了电影院,学生成了观众,教师成了放映员。因此,科学对待、合理应用多媒体非常重要。  

总之,我认为这次新课改对教师综合能力的要求提高了,对每一位教师而言,除了观念上的改变、能力的提高之外,在知识结构等多方面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此外,也要学会加工,因为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是不能全盘照搬的,必须要经过教师的个性化、本土化的加工,才会适合于地区、学校、教师、学生,这实际是课程二度开发的能力,没有一番对比、思索和研究,是不可能取得好的成效的。我会继续努力,与学生们一起继续探索、进步!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更多
上一篇:记新课改的点滴体会[ 08-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