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衡阳市船山实验中学. >> 教学教研>> 教研活动>> 正文内容

教学:因研究而美丽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9年03月19日 点击数: 字体:

教学:因研究而美丽

——新课改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浅谈

(635200)四川省渠县教育局  李华平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简称“校本教研”,是新课程改革纵深推进的必然要求,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明确规定要“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但不少人误以为当前学校正在轰轰烈烈进行的教育科研——各级教育科研规划项目(课题)研究就是校本教研,也有人认为学校一直进行的比较随意的以听课、评课为基本形式的常规教研就是校本教研。因此,首先要弄清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校本教研的基本涵义

校本教研有三个关键词:以校为本,教学,研究。第一个关键词“以校为本”限定了校本教研的出发点、主阵地和最终归宿,即“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校本教研所研究的对象直接产生于学校,是教师个体和群体基于学校文化重建和自身发展而进行的研究活动。校本教研必须植根于学校的生活、贯穿于学校发展的过程,并被所有教师所体会、认同,成为一种自觉的追求。校本教研是为了促进学校的发展,是学校个性化、人本化、特色化建设的产物;学校发展的直接受益者是学生,在此过程中推动教师的发展,使教师群体成为学习型组织,使教师个体成为名师、成为专家。

二、校本教研与教育科研

第二个关键词“教学”告诉我们,校本教研指向教学实践,研究的问题是从真实的教学情景中来,研究的成果又直接指导教学实践。校本教研的“教学”性限定了它研究的范围是课堂教学实践及其相关因素,所以,校本教研的一个口号是“实践第一”。这与目前有些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是有区别的。有些科研课题是一些人闭门造车的产物,与生动火热的学校教学实践相去甚远,研究者也往往只是少数人,甚至没有研究过程,只有开题、结题,这是为着“装点门面”的“伪研究”。校本教研需要的是去伪存真,研究真问题、参与真过程、获得真成果。它可以用三句话进行概括:“为了教学”——不是为了验证某个教学理论,而在于改进、解决教学生活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学工作的实际效率,实现教学的内在价值;“从教学中来”——研究的问题来自教学之内而不是来自教学之外,研究发生在教室里的教学问题而不是研究别人的问题,是研究现实的教学问题而不是研究某种教学理论假设;“在教学中进行”——不能将教学与研究搞成两张皮,所以,“教学即研究”,空谈不是研究,离开真实教学的理论阐析也不是中小学教师的研究。在此意义上可以说,校本教研是为了纠正一段时间教育科研的虚假繁荣应运而生的,是真正的教育科研,是基于真实“教学问题”的课题研究。

三、校本教研与常规教研

第三个关键词“研究”告诉我们,校本教研是通过一系列活动促进学校的变化,使学校具备“研究”的能力,形成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自我超越的内在机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组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很多,但并不是每个问题都可以转化成研究的课题,只有那些引起教师比较长时间的关注和追踪的问题才可以转化成课题。教师能够对一些问题做长时间的关注和跟踪,并借鉴“他人的经验(实际经验、理论阐述)”来解决该问题,就意味着该教师具有“研究意识”。校本教研就是要培养教师的这种意识,使教学问题课题化。这就与一般意义上的常规教研区别开来。常规教研往往就事论事,就课论课,不针对“教学问题”进行较长时间的关注、不进行持久追踪,关注的只是一节课的效果。如果常规教研中的听课、评课能够抓住一些典型问题进行较长时间的关注,引发讨论、组织学习、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展开下一轮的课堂教学实践,进行课堂观察,进行反思与总结,那么这样的常规教研就是我们所提倡的校本教研。在此意义上可以说,校本教研是为了提高常规教研的品位和效果应运而生的,是常规教研的高级形式。
四、校本教研的三大要素

校本教研不能简单等同于时下的教育科研和常规教研,但他们之间又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校本教研纠正了当前教育科研的偏差,提升了常规教研的品位,通过整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个要素,提升学校的文化“含金量”。其中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是校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它使“教师即研究者”的口号落到实处;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和合作文化,是学校校本教研制度形成的标志和灵魂,它体现了校本教研的“学校层面”和“学校行为”;专业引领(论著研读、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教学现场指导、教学专业咨询)则是校本教研向纵深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使校本教研具有应有的广度、深度和厚度。

在校长的倡导下,当教师个体和群体能够自觉地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景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的时候,教学过程就能真正成为“师生生命历程中的重要部分”(叶澜语),教学就能成为教师和学生魅力四射的学校生活。一句话,教学因研究而美丽。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更多
下一篇:教研教改与改革创新[ 04-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