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衡阳市船山实验中学. >> 教学教研>> 教研活动>> 正文内容

浅谈对高素质学生的培养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25日 点击数: 字体:

    在疾呼素质教育的今天,面对二十一世纪,我们的教育应该为国家,为社会,乃至全人类培养出全方位高素质的人才,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本人想就此问题略谈一二。
一、 人格教育是前提
  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曾说:"人格决定命运。"正是人类下一代人格,决定着世界的未来。
  因此,为师者要利用一切机会和手段对学生施以人格教育。首先从学科入手,深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教育。其次,提倡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做人之道,并广闻天下之事,关心国际时事,比如爱国主义教育、爱心教育、科教兴国教育、绿色环保教育、维护世界和平教育等等。总之,使学生从小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用知识造福人类的雄心壮志。
二、智育培养不容忽视
  在重视培养学生做人的同时,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去做学问。
  为师者应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不仅传授知识,在每一篇文章中寻找令学生感动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对学习的兴趣,在语文教学方面,应体现出"大语文"观,为了使学生更好的适应未来,面向世界,我们应以陶行知先生的话"以宇宙为教室,奉自然做宗师"为传授学生知识的准则,让他们走入大自然,增加与自然的亲和度,对学生的知识大有裨益。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学习,即: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品味人生的真谛。
三、一专多能,注重个性发展
  针对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还要使学生一专多能,全面发展,同时又要尊重他们的个性特征,允许他们有个性,有创意,有独特的思维模式。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现自我的空间,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挑战权威,让他们在宽松的氛围下接受教育,自由成长,不过多地束缚他们的手脚,无疑会增强他们的自信与自我,培养他们迎接挑战、面对失败、经受挫折和困难的信心,同时,让他们在各种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勇于探索,大胆实践。
四、家长的支持必不可少
  教育应是持续性发展的,校园教育应拓展到家庭乃至社会,我们应让家长获悉学校教育动态及活动安排,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这样无论学生身在何处,都能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这可使校园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良效。
  总之,如果说我们的学生在这样的教育作用下,取得了一些成绩的话,那也只是"穷则独善其身"实现了一个"小我"的理想,相信不久的将来,他们一定会用所学造福人类的,实现他们"达则兼济天下"
的"大我"的宏伟志向的!以上是我的浅论,望与同仁共商。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