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衡阳市船山实验中学. >> 教学教研>> 教研活动>> 正文内容

评陈慧湘老师《俄国十月革命》一课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20日 点击数: 字体:

肖高君

    11月14日听了陈慧湘老师《俄国十月革命》一课,颇有感触。总结起来,以下几点令人回味。

    其一,自然流畅。课堂从世界近代史入手,突出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1917年,引导学生共同思考这一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而顺势导入世界现代史。在讲到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时,问题设置层次分明,材料组织有序得当,语言过渡自然流畅。学生融入其中,流连忘返。

    其二,厚重饱满。新课讲授过程中,以本课知识点为基点,不断联系中国史、世界近代史的相关史实,使知识点的联系更为紧密,线索更加清晰,格局更为完整。讲到酣畅时,课外延伸也徐徐道来。比如讲到列宁生平时,28岁年轻医生孙文向我们走来,他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坚持理想和信念,16年屡败屡战,宣传、筹款、起义、失败、流亡,再宣传、再筹款、再起义、再失败、再流亡……从而引导学生坚定信念,克服万难,执着前行。

    其三,有味有趣。老师讲授过程中,更多的采用口语化教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同时不乏风趣幽默,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比如老师问到世界近代史的主流线索时,有学生回答是一部屈辱史。老师回道,难道外星人入侵了吗?学生大笑,然后顿悟。接下来再和学生一起探讨世界近代史和中国近代史的主流线索。让学生融入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学有所思,学有所得。

    听一节课犹如吃一顿饭,饭菜好,还得氛围好。能听到一节上“活”了的历史课,感觉真好!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