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衡阳市船山实验中学. >> 教学教研>> 教研活动>> 正文内容

评王颖老师《破阵子》一课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20日 点击数: 字体:

肖高君

    王颖老师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课,在教学时抓住词眼“壮”字,运用词眼导读鉴赏全词,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感受词中意境;结合材料,知人论世,让学生走进辛弃疾的内心,体悟他英雄报国无门的悲壮之感。

    这堂课有很多值得欣赏的地方:

一、书声琅琅,让读书声回到课堂

    “三分诗,七分读”,王颖老师以“读”为切入口来组织诗歌教学课堂,整堂课从三个活动:诵读,品读,悟读展开。诗歌教学中重视朗读,并非新创,而是重归传统,能做到放手让学生去读,通过不同的读书方式,让在读中感受,体悟。

二、欣赏感悟,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一首好的诗词,必须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如果鉴赏诗词,没有自己的主动理解,就难进入诗词的意境。王颖老师在这点上做得很好,在引导学生品读的时候,没有按照常规诗词教学中逐句讲解,而是通过抓词眼“壮”,让学生从词中找出哪里体现了“壮”,不仅引导学生对词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诗词鉴赏能力。

三、课堂有效,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堂课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并不是表面的热热闹闹。在这节课上我看到的是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诗意的解读着词,沿着优美的文字去感悟去思索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纵观王颖老师的《破阵子》的教学过程,扎扎实实,老师既注重教学目标的落实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入境悟情想象驰骋学得愉快气氛活跃。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