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衡阳市船山实验中学. >> 教学教研>> 教研活动>> 正文内容

评肖霞老师《孔乙己》一课

不做孔乙己,善待孔乙己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17日 点击数: 字体:

  肖高君

  今天,我听了肖霞老师执教的《孔乙己》一课,深深地体会到教师丰厚的语文功底,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教学中既有创新,又求真务实,充分突出新课标中所规定的目标。本节课教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运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质疑等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个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上,没有高高在上的夫子,只有合作学习的良师;没有求知路上的独行客,只有互相帮助的朋友。这样的课堂,老师是幸福的,学生也是幸福的。我现就肖霞老师的这节课,做以简要评价。

  • 教学目标准确、适宜。

上课伊始,教师并不急于导出教学目标,而是通过师生双边合作慢慢导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背景,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2、掌握文中人物描写的方法,把握人物性格特点;3、把握文章主旨,了解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这些目标的制定,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较为全面、具体适宜。充分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体现了语文科和教材的特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难易适度。

  • 教学思路清晰、合理。

这篇文章通过多处细腻而深刻的人物描写和场景描写,塑造了孔乙己这样一个没落社会的最底层知识分子,社会背景与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文章的主旨较难理解。而肖霞老师紧紧抓住孔乙己是封建教育和科举制度的牺牲品这一点,巧妙地利用学生已学过的,另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人——范进来引领课文,这样的引领既起到为本节课搭桥铺路的作用,又能再人物对比中,让学生更加明确本节课的知识,让学生用心体会,做到“润物细无声”。

三、教学拓展丰富、科学。

教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有效组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老师起到了组织者、引导者更多是参与者的作用。由鲁迅的家族拓展到苏轼家族、曹操家族;由课内小说拓展到解剖课外小说的方法,如此一来,就把小说阅读与赏析的文体意识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使课堂教学紧紧围绕小说的核心要素——人物,呈辐射状展开,将小说三要素的作用具体化,提高了学生概述故事、深入理解文章主题的能力。因而,整堂课结构清晰,循序渐进,学生思维活跃,在愉悦的气氛中完成了与文本、作者、时代的情、智、理的对话,享受到了探究的乐趣,感受到了艺术经典的韵味,激发了鉴赏性阅读文学作品的热情。
    综上所述,肖霞老师在此次教学常规课中,切入有效、构思精巧、组织严密、收放自如、轻松有序、活泼高效,真正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参与式教学的特点,符合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的要求,教学效果很好,教法值得推广。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