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衡阳市船山实验中学. >> 教学教研>> 教研活动>> 正文内容

创设“三有”语文高效课堂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11日 点击数: 字体:

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目标能够有相当高的达成的课堂。它的具体表现是: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受益量。二是效益的最优化。也就是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只有二者的和谐统一,"高效课堂"才能形成。

如何达成高效的语文课堂呢?

我将以朱煜老师的《松鼠》为例来阐述我心中的语文高效课堂。我认为高效课堂要体现三“有”:

一、有序。

    语文博大精深,我们语文老师不知从哪里讲起。讲多了担心孩子无法接受,讲少了担心考不好。所以语文课经常出现极端课堂:满堂灌和满堂闹。课堂到底教什么适当呢?朱老师在《松鼠》这堂做出了极为智慧的选择。这篇课文是统编版五年级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个单元目标两个:1.阅读简单的说明文,了解基本说明方法;2.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一种事物介绍清楚。在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太阳》已经完成了说明方法教学内容,这节课教什么?朱老师选择教孩子用不同的语言风格把事物介绍清楚。这个教学内容的确定是让学生在掌握说明方法的基础上提出更高层面的要求即用全新的角度去提升语言的运用能力。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必须遵循整本书和各个单元的教学目标,但各篇课文教学也要承担不同的侧重点,各个重点要呈现不同的梯度,层层推进,活化教材,最终能实现从精讲课文走向自读课文,从课内走向课外,这就是有序!这个序的安排不仅让每篇课文发挥自身最大价值,而且让每堂课语文老师手中有最适合学生的“活”,让孩子一课一得,最终实现受益最大化。

二、有效。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文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它的核心任务就是提高语文素养。有效落实的途径就是达成目标的关键所在。朱老师是如何做的呢?用三个问题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这篇课文把松鼠写成了什么?孩子的回答是写成了活泼可爱的孩子!这个问题立马拉近了孩子与作品的距离,为课堂教学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第二问题:《松鼠》第二段和《太阳》的第二段写法有何区别?孩子听到这个问题有从说明方法来说、也有从个人感受来说,朱老师顺势引导孩子们从哪个字、哪个词、哪个句来感受语言风格的不同。朱老师通过巧妙地为孩子搭建一个有点小挑战性的平台,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所学的说明方法和语感来解决新的问题,亲身体验了说明文语言风格的不同。诚如朱老师所言,不求立竿见影,但求刻下痕迹,假日时日终能生根发芽。对此,我笃行不疑。第三问题:结合课后习题所提及的主题词,征求学生意见,选择什么风格来写,平实还是活泼?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孩子说出自己理由的同时就是再次在自己心里确认了不同的对象要采用不同的语言风格,不同的风格就有不同的表达效果。语言风格对于小学生本是一个多么晦涩的词语,朱老师通过设置有效问题化记忆活动为思维活动,化抽象概念为体验感悟,为学生营造一个容易接受、充分理解、敢于运用的情境,从而最终实现课堂重点、难点的突破,这就是课堂的有效!因为老师心中有学生,所以为了孩子创设了有效问题从而丰富了课堂情境;因为老师心中有学生,所以老师充分尊重孩子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此及彼,从而最终实现课堂效率最大化。

三、有趣。

   有序课堂和有效课堂是高效课堂的固态化呈现,而真正做到效率最大化和效益最大化有机结合的只能是构建动态化的有趣课堂。何为有趣课堂?最单纯的理解就是孩子喜欢的课堂。朱老师的课堂中有孩子声音洪亮的发言,这是喜欢的模样;朱老师课堂有孩子积极配合老师各项任务,这是喜欢的模样;朱老师课堂有师生互相依托互相推动的思维激荡,这是喜欢的模样。究其根由,因为这个课堂老师和学生是一种互相成全的平等关系。当一个孩子说错答案时,朱老师肯定了孩子的积极,同时又提醒孩子规范准确地说;当孩子讲述的答案只有部分正确的时候,他循循善诱,以理服人,把自己当成学生的良师益友,用亲和的语言打开学生的心扉,鼓励学生更加深入文本寻找答案;当孩子的答案非常精彩时,朱老师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微笑,让孩子们感受朱老师对自己的真诚与尊重。正是朱老师放下老师架子与孩子达成互相欣赏的切合点,用欣赏美和发现美的眼光审视学生和课堂,让孩子们感受和老师学习是一场趣味无穷的语文之旅更是一场奇妙的人生之旅。这就是有趣!

当手中有活,能有序安排教学内容,由容易到复杂,由课内衍生到课外,这就是高效语文课堂。

当心中有人,能有效设置课堂问题,用已知去探究未知,由了解到运用,这就是高效语文课堂。

当眼中有美,能有趣融入师生关系,对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的尊重,这就是高效语文课堂。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