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校园资讯
船山心育 | 共青团衡阳市委“12355与你同行”中考、会考…05-25
2023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致家长的一封信05-19
船山家园 | 与书记、校长面对面,这是船山学子的模样05-19
衡阳市船山实验中学食堂米、油采购项目 竞争性磋商成交…05-17
活力船山 | 教职工社团,健康向未来05-11
心育护花,向阳而生 | 船山实验中学心理健康活动季之团体…05-11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船山实验中学扎实推进“一月一…05-11
船山法治课堂 | 与法同行,做一名尊法懂法守法用法的社会…05-04
喜报 | 船山实验中学荣获衡阳市书香校园05-04
衡阳市船山实验中学食堂米、油采购项目 竞争性磋商邀请公告04-26
浅论新课改中的信息技术教学
【摘要】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已逐步渗透到各个领域。在初中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紧扣新课程改革的旋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习到更多的、实际的、有用的计算机知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具有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 信息技术教学
1.引言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已逐步渗透到各个领域,其更新速度更是让人瞠目结舌,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几乎月月出新招,这对于掌握这些知识就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面对这纷繁复杂的计算机世界如何让学生学好信息技术呢?
2.解读定位
由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将中学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定性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部分,可知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特点为:
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是一门重实践的课程;
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是综合程度很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的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具有综合的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的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2.2具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注重学生对实际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
2.3 具有自主的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综合实践活动使儿童随时随地从他们自己的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问题为研究学习对象,自然地、综合地学习。这种学习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个人意义”地学(主动地学),而不是老师要他们学(被动地学),这将还原出他们探索生活的美好的天性。
由以上的叙述可知,对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应该定位于实践,着眼于综合,将学习与练习结合起来,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
3.更新信息技术教育理念
信息技术最主要的目的是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具备一些最基本的信息素养等。因此,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走出纯粹以操作技能训练为主的计算机教学,就要把信息技术充分融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突出信息技术的应用性,让学生在用中学,学会利用信息技术搜索、处理和加工信息,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只有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强有力工具,才能把我们的培养目标指向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新课改要求下,结合课程特点,信息技术可以采用以下的教育理念:
3.1 实践性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的创设可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两部分。
在“硬环境”上,首先要把计算机房做成一个小型的局域网,教师机上要安装网络教室管理软件,便于教师控制和管理学生,更重要的是把“广播教学”变为学生展现自己的“舞台”。
在“软环境”上,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因此在教学中,应当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采用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要为“技术”找个“载体”,为学生创设一个“练兵”的机会,促成学生对知识真正有意义的建构。如在学习文字处理软件word2000时,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满意的一篇作文做成一份图文并茂的作品。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掌握技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任务驱动式教学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要改变教学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和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方式,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
3.3 计算机与课程融合
对中小学生而言,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一门课,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一台电脑。所以,此课程不仅仅要让学生能在考试中考出成绩,更重要的是,要学生面对一台电脑时不感到陌生。
要达到此目的,在课程教学中,应该更多的是让学生动手去做,遇到问题时提问,然后教师给出新的题目让学生做,以:“出题—解题—疑惑—解惑—新问题”的循环。
4.结语
中国的教师受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传统知识观的影响,同时也受高考压力的影响,在教学中已形成定式,不愿意冒险,也不敢怀疑,他们习惯性的接收造成了学生不习惯于思考,最后也就失去了灵性。
信息技术知识作为走在科学技术前沿的高科技知识,有更多的创新空间,只要教师运用智慧,开发新方法、新策略,应该说比其他学科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改是中国教育观念转变的转折点,也给了信息技术教师一个转变教学意识的机会,教书育人需要每名教师保持有一颗对教育事业热忱,对教育理想执着的“赤子之心”。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发自内心的爱学生,甘于为学生服务,珍视每一个生命,耐心等待学生的成长,并且在工作中有理想、有激情、有创新,才会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全面发展的人。
5.参考文献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
[2] 教育学 [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 教育心理学 [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